"); //-->
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和历史,文物保护对于历史文明的传承至关重要。文物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受到损坏就无法复原。文物的保存对于其密封性要求很高,需要保持文物的独立性。通常文物馆使用玻璃柜、库房、储藏箱等来存放文物,但由于空气质量以及环境变化通常是不可控制的,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工厂的建设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等,都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其中,空气污染与文物保管之间关系密切。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为保证文化得以传承,就要设立专门的保管机构,对其进行有效保管。而在这一过程中,空气的污染物浓度会影响文物保管情。分析文物保管工作中空气污染物对文物的影响以及造成的不良后果。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提出了相关的文物保管措施。文物保护主要有两点:人文因素、自然因素
1、人为影响因素
文博在博物馆中免不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搬运、整理、清扫、运输等环节上,都免不了要和文博直接接触,都会造成文物无意识的磕碰和剐蹭。还有就是参观人员中有一部分素质较低的观众会对文物“动手动脚”,甚至是偷盗、暴力、火灾等情景,都给文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灾害。这些有意无意的人为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遇见,一旦发生就不可挽回,造成严重的损失。
2、自然因素
环境温度及湿度。文物需要在展柜上进行展出供给游客观看,文物所处于的展柜里的温度和湿度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导致文物的材料加速老化,但是温度过低还不能保证游客的舒适度,博物馆是一个开放性场所,人来人往是正常现象,所以很难控制文博的环境温度。湿度是一个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湿度过大会让一些文物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器物、木制品、竹制品、书画作品等,但是过于干燥又会让部分材质变脆,只有保持在一个相对科学的湿度才能有效提高文物的寿命。
空气污染及微生物危害。博物馆接待游客数量庞大,在空气上很难加以控制,空气中很多气体会对藏品产生危害,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氮氧化合物气体以及其他污染性气体。气体都是以扩散形式侵入到文物上的,所以气体容易进入展柜内侵蚀文物,酸碱性较大的气体长期侵蚀会对文物产生严重伤害。微生物危害是指一些细菌、霉菌、害虫等生物,在博物馆的展柜里也需要对文物进行通风,所以就给这些微小的生物带来可乘之机。
其中二氧化碳可与空气中的水结合成碳酸,对汉白玉、青铜等石质金属文物造成腐蚀,这种损害现象在故宫明显可见。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呼吸作用。由于人口的增长,燃料的增加,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故宫属于开放性单位,人员密集,人流量大,导致二氧化碳浓度高。在参观高峰期瞬时浓度达到264 mg /m3。经测试,故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参观人流量有着密切关系。参观人数最多时,二氧化碳瞬时浓度达到最大值。而静馆状态时,二氧化碳瞬时浓度明显降低。由于文物长期处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必定会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在防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强酸酸性气体对文物的快速明显的破坏之外,CO2气体与水气形成的碳酸对文物的破坏也不容小觑。
因此在文博物馆中的净化调湿机,除了温湿度这个重要参数外,会增加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和监控CO2水平,提供准确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帮助文博馆管理人员了解并控制环境条件。同时,传感器能够及时发现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情况,并自动触发通风系统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新鲜化。这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改善室内环境,保护文物和展品免受潜在的损害。
由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文物保护的必要条件。一般温湿度的测量都会用到温湿度传感器,下面推荐两款温湿度传感器 HC2A-S以及HTW-211。其中 HC2A-S测量精度高和长期稳定性好测量精度(@20+10℃):+0.8%RH,+0.1℃,适合精度要求高的场所,HTW-211是基于HumiChipR的精确可靠的湿度测量传感器。传感器的湿度输出已经温度补偿,并且是线性电压,可直接连接带ADC输入的微计算机适合低成本场所。
新世联代理的英国GSS品牌的低浓度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COZIR-LP3-5000,以及韩国SOHA的SH-DS-005.能够在5000ppm的范围内实现高精度测量,其中COZIR-LP3-5000超低功耗CO2传感器,<3.3mw平均值。在长时间运行时不会消耗过多的能量,有助于提高系统的能效性能。传感器采用的先进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